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四届演讲比赛-奋发向上的地勘人

我们曾一起在黑幽井巷中探索、在高山大河中跨越漫步,我们曾与朝阳为伍、与星月相伴,也曾傲立风雪、也曾勇斗酷暑。我们曾沿着泥石流逆行、在暴雨中抢险。我们一边守护着国家的矿产资源,一边防治着地质灾害,这就是“我们”----让人敬佩的地勘二院。

记得刚接触煤矿储量核实项目,面临第一次下矿井,采矿区域在地下两三百米深,而且没有矿车,只有人工攀爬,从风井一步一台阶的走下去。我们一行五人随身携带着地质工具,扛着测量仪器,总共二十多斤重的样子,下矿井工作。刚开始好奇心满满,脚步轻快,可是走到后面,巷道越来越窄,稍不注意,带着安全帽的头顶就会重重撞向石壁。人只能半俯着身体前进,一路向地底下坡而行,不知过了多久,感觉双腿已经麻木,只是惯性似的重复着下台阶的动作,走了大约两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做完地质工作后,简单休息一会,又沿着原来的巷道返回。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无尽的黑暗中,只有头顶那盏微弱的灯在哪里苦苦指引着,大家很累,不说一句话,只是在哪里走啊走,路无尽头。不知走了多久,翻过一个个上坡暗斜井,走了一段平硐,到达了地面。那种重见光明、无尽的自由感扑面而来。虽然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大腿小腿走路都痛,但有什么比的了那种豁然开朗、重现天日的愉悦、畅快呢?工作使我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高境界的快乐!

探索着地下,丈量着地表,一直是我们地质人的工作场景。记得2015年,我们二院开展工作转型,从传统的找矿项目转变为矿政技术工作,重新面向市场。我们踏遍娄底、益阳、邵阳及永州的大大小小的矿山,寻求市场合作业务。天道酬勤是永恒的真理,在大家的努力下,砂石土矿业务量剧增,量大且速度急。并且都需要矿山测量。在那时候,测量技术设备比较落后并且设备紧缺,我们只有一台GPS和一台普通全站仪,只有一步一步绕着采场周边和每一个台阶行走,每个石场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们工作的身影。工作紧张的时候,一天连续测量四家矿山,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有的矿山采区从山顶到山底近200m,我们就是踏着200m高差的悬崖也勇往直前。白天做完外业工作,晚上继续挑灯夜战,制图、编制报告一气呵成,我们有用不完的精力,因为我们是二院的年轻人。

我们跨越一座座的山峰,在山里开辟一条条道路,并留下我们干地质工作的痕迹,我们手拿罗盘、皮尺、地质锤,肩抗沉甸甸的样品,描绘一张又一张的地质图,我们头顶太阳脚踏黄土,承担了属于我们的责任。

湘中的雨季总是来的那么汛猛,二院年轻的身影年复一年地出现在娄底、武冈等广袤的土地上,我们双眼包含坚毅,因为我们肩负神圣职责-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当灾区民众撤离,我们却逆行而上,查清险情、做出研判,为政府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曾几何时,当政府应急负责人感慨的对我们说:“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短短几个字,却是一种最为有力的肯定,对我们工作的认可,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挥霍的汗水收获了信任的种子。2017年7月1日,涟源市伏口镇半山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在暴雨作用下产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突如其来的灾害直接冲毁半山村外出的唯一通道,电力、交通、通信全部中断,1000余名村民失去联系,情况万分紧急。二院应急救援组第一时间赶赴了灾区,现场一片狼藉,滑坡体方量达150万立方以上,为娄底市之最,泥石流体不断侵蚀居民区前缘斜坡体,居民民房裂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宽,年轻的我们暴雨中跋山涉水深入到失联村落,第一时间做出了全部撤离的决定,并提出了最佳撤离路线,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协助下全部村民安全撤离,无人员伤亡。7月2日,应急救援组再次深入灾区,倒塌的房屋、错断的公路验证了我们的预判准确,对滑坡的发展趋势做出精准的分析,当沉甸甸的成果移交至市政府时,市领导站起紧握我们的双手,有力的说“好”。这就是我们,地勘二院年轻的健儿,这就是我们,风雨中的坚守。

正是这种不畏艰难的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使得四一八队声誉得到传播,又良好的促进了我们工作业务的拓展。从2015年起,我们二院的矿政业务金额从刚开始的五百万元,逐年发展到现在每年的近两千万元,我们的技术与时俱进,我们的报告成果得到各主管部门及业主单位的赞扬,我们的拼搏精神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的价值得以体现。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来单位近十年了,一路的工作经历留下一路的美景,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充满了干劲,我定将朝夕相争,不负韶华。

谢谢大家!

下一篇:第四届演讲比赛-我的青春,我的418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