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五月,是放飞梦想的季节,也是奋斗者挥洒汗水的季节。今年的春夏之交,龙山脚下、资水河畔,活跃着一群地勘人,他们肩挎地质包,手持平板电脑,奔波在崇山峻岭,田间地头,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这块神奇的土地,用智慧描绘美丽蓝图,他们是湖南地勘局418队进行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地勘人。
战前动员,吹响冲锋集结号
4月25日下午5点,队十届一次职代会和2019年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许多代表还沉浸在会议的喜悦和自豪当中,从事地勘、测绘、工勘、钻探等行业的二级单位负责人被召集到会议室,参加 “三调”工作紧急调度会,队长李晴日向大家通报紧急情况:由于工作任务的调整,我队测绘院承揽的娄星区、新化县、涟源市、武岗县的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出现任务紧,力量不足的困难,急需全队弛援。
突如其来的情况使如会人员神情凝重,气氛严肃。
测绘院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队伍,曾经为全队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是我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为地方自然资源局提供技术支撑的主要单位,先后参与了娄底市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参与了娄底市的基础测绘和“数字娄底”建设工作,可以说是功勋显赫,名声在外。市自然资源局将娄底市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任务交给他们承担,既是实至名归,也是对我队的信任和期待。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三调”任务,对于全队经济发展和社会信誉影响的后果可想而知。
有着50年光荣奋斗历史的418人,素来有着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地质精神。在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的时候,以国家利益为重,决不能因暂时的困难而影响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任务的完成。
会上,队长李晴日决定,提高政治站位,举全队之力,紧急弛援测绘院,要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坚决打赢“三调”攻坚战。立即成立“三调”工作指挥部,并亲自担任“三调”工作总调度。
参加会议的测绘分院、地勘一院、地勘二院、工勘二分院、矿业公司、钻探公司、长沙分院负责人当即表态,拥护队上决定,迅速调整本单位的生产部署,集中全部技术力量投入到“三调”的野外工作,保证在5月中旬完成全部野外举证。
会议结束时,时钟已指向晚上十一点三十分。指挥部一声号令,全队紧急行动。
队财务科采购办紧急新购置了197台平板电脑,分发到各参战单位,全部软、硬件设备于4月27日晚上7点全部到位。测绘院、队总工办迅速调配技术力量,组织新补充参战66名队员的开展技术培训,火速赶往现场实地演练。队党政办调集车辆、安排值班司机随时准备开赴战区。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三调”攻坚战全面打响。
历史不会忘记,有过无数辉煌的418队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公元2019年正在经历一次新大考。
披荆斩棘,冲刺“三调”野外调查最后100米
春夏之交的湘中大地,细雨朦胧、气温略带丝丝凉意。
荆棘丛生的作业现场,挥汗成雨,激情洋溢湘中大地。
在娄星区、涟源市、新化县、武冈市的 59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18队500余名调查人员不顾日晒雨淋,走入田间地头、山林草地、河流村庄,进行逐图斑全域调查,他们攀山巅、穿密林、量边界、比图纸……用扎实的脚步丈量、盘点湘中大地自然资源家底。
贺文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已经57岁,是全国地质“银锤奖”获得者,为了赶任务,主动请缨参加涟源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白天与年轻人一样负责一个村的调查举证,野外作业健步如飞,效率高得令年轻人吃惊,晚上还要整理资料,指导年轻技术人员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令人感动。
王滨清,总工办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在涟源安平镇野外作业时不慎两次摔进坑里,身上青一块紫一块,道道伤痕令人心疼。但一声“没关系”,简单包扎,上一点药,就算过去,第二天又一瘸一拐地踏上“三调”征程。
在野外调查举证,被蜂蛰、被虫咬、被狗追是常事,但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也成常态。
杨海露,钻探公司的年轻技术员,在野外作业时,被不知名的毒虫咬伤,肩部红肿,还出现一个化脓的孔洞,经送医治疗,险无大碍,同事劝他休息几天,但面对着紧张的工作任务,他咬咬牙坚持着,说一声“三调”野外工期太紧,我不能耽误,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地勘二院青年技术人员鲍俊力冒雨在野外作业,在泥泞的道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当他拿着平板电脑在村子里拍照举证时,被村民怀疑是形迹可疑之人,得知他是418队从事第三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人员时,望着满身泥浆的他说“没想到你们国家工作人员比我们还吃得苦”。
……
在各个作业点,这种跌倒擦伤、崴脚扭伤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轻伤不下火线,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叫苦,大家都有同一个心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誓夺“三调”工作的全面胜利。
在“三调”攻坚战中,地勘优秀儿女为了工作常常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他们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孩子。为了工作,不得不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情感,舍小家而为大家,无怨无悔。他们有铁血丹心,也有温情暖意。
地勘一分院技术工人蒋孝国,老婆因肾病要动手术,家里就催他回去,他却低着头,带着哽咽的声调说:“任务都已经安排到个人了,如果我回去了,那不在拖大家后腿?大伙都很辛苦,我再坚持一下,家里还有人可以照顾她,等跑完这最后20多个图斑再回吧!”简单朴实的语言,但却道出了作为一名丈夫的愧疚和工作家庭不能兼顾的心酸。
矿业公司青年技术骨干刘宝,参加“三调”动员会的当天,就接到父亲因严重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做大手术的通知,面对着生病的父亲,他无语,他安排家人把父亲送上手术台,毅然走向“三调”野外现场,平日里孝顺的儿子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父亲早日康复。因为他感到在这关键的时刻,决不能当逃兵。
这就是我们地质人,这就是我们418人。
前方后方,我们都是“三调”人
历时半个月的“三调”野外举证攻坚战,参战人数之多、工作地域之广、质量要求之高、时间要求之急在我队的发展史上史无前例。在这场战役中,不分前方后方,不分内业外业,不分专职兼职,不分编内编外,不管是指挥员还是战斗员,不管是职工还是家属,全队上下齐动员,大家凝心聚力,大家风雨同舟。
队办公室成立宣传报道小组,每天在微信群中发送日记,及时跟踪报道“三调”工作进展、挖掘先进事迹,鼓舞斗志。派出的三名司机每天接送“三调”参战人员,克尽职守,起早摸黑,任劳任怨,还不时从前方发回现场图片,报道先进典型事例。
队长李晴日兼任“三调”总调度,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要求“全队上下同心合力,攻有序、战有力、苦尽吃、责尽担、淋漓尽致诠释好418队精神,气势磅礴呵护好418队核心价值观”。
党委书记许云舟要求做好“三调”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好的典型,好的作风挖掘好,总结好,宣传好,成为影响全队强大正能量。
副队长彭坤玲是“三调”工作的总指挥长,除了组织好人员调配外,还要负责大量的具体技术工作,每天殚精竭虑,夙夜在公。
代理总工程师康如华,经常深入一线指导“三调”工作,现场解决问题,亲力亲为。
副队长邵卫文、总会计师蒋安元亲临作业现场看望慰问一线职工,送来全队职工的问候。其他队领导也十分关注“三调”一线现场情况,协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一线职工鼓劲加油。
全队职工对“三调”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各个微信群都在传播“三调”信息。有前方人员交流工作经验、讨论难题、分享心情的真情对白,也有后方人员慰问伤员的暖心话语;有领导期盼鼓励的寄语,也有普通职工的良好祝愿,字里行间处处充满正能量。
娄底市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年技术骨干毛红光与他的同事这些天一直在涟源安平镇开展外业举证,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我们可以看他与妻子的这样一段对话:“老公,今天下这么大的雨还在野外工作?”“下石头也要往前冲呀,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决不能退缩”“老公,你辛苦了”。缪缪数语,地勘人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地勘一院的梁永科在“三调工作攻坚群”中写到:兄弟们,晚上平板充满电,充电宝充足电,手机充好电,人更要充满电,明天继续加油搞“三调”。
“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叫人深深感动!感谢前方传来讯息,让我们如同亲临其境,从而深深体会到野外工作的苦和累,深深感受到地质人崇高的奉献和敬业精神!”财务科副科长彭鸽平在机关工会学习微信群中写道。在前方你们安心作战,在后方我们为你分忧,众志成城,攻坚克难。
5月7日,地勘一院在野外从事“三调”工作的唐志祥收到妻子的电话,说家里第二个孩子、只有1岁的女儿被开水烫伤,急送医院救治。当时出山的班车已经错过,院领导姜魁闻讯后,急忙电话吩咐在机关工作的妻子文琴协助送医,当文琴赶到他家时,一家三口已经哭成了泪人。文琴安抚好母子三人的情绪,迅速将烫伤的小女儿送到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医院及时救治,已无大碍。5月9日队工会主席黎海波亲自率领工会同志前往去医院探视看望,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三调”职工的心坎。
……
所有的举动、无数的言语,汇成一句话“我们都是三调人”。
为期半月“三调”野外举证已经临近尾声,“三调”攻坚战中418队人体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必将成为激励全队职工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请你证明,在2019年的五月,有这样一群地质人,在418队发展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国家,风餐露宿、团结拚搏,经受住重重考验,打赢了“三调”攻坚战,是合格的地质人,是战无不胜的418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