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切实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9月6日上午,由所团委、党群工作部承办的以“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人物、作家)”为主题的第三期“书香资源读书分享会”在怀化分所举行。党委书记邹长安主持,并做了读书分享和总结讲话,副所长陈汝明、刘茂强出席,所机关、空间规划中心、地灾中心和生态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的50余名职工参与。
活动伊始,青年职工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通过轻松愉悦的破冰环节,增强了各部门、单位青年之间的互动交流。 7位青年职工分别向大家分享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生态中心杨岩林)、《我最喜欢的文人“苏轼”》(地灾中心滕丽平)《撒哈拉的故事》(组织人事部罗菁)《牛虻》(发展规划法务室李沛)《尘埃落定》(地灾中心王丽丽)《文化苦旅》(规划中心张鑫)《小王子》(党群工作部丁可可)等。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寻找那份宁静的人文情怀,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获得了阵阵掌声。
刘茂强同志表示,自己担任副所长以来首次来到怀化分所,这个热爱学习、积极思考、担当作为的优秀团队令他印象深刻,倍感欣慰。他对分享读书心得的7位青年职工在注重加强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全面积累知识所做的辛勤努力表示高度肯定,并寄语青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心灵之旅。我国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我所组织的“数智资源大讲堂”“书香资源读书分享会”,就是鼓励大家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做到知行合一。他也向大家分享了《追风筝的人》的读书感悟。书中故事讲述了人性的复杂和成长的艰辛,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希望青年职工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智慧,不断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邹长安分析了《浮生六记》中的芸娘这个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的形象。在清代乾嘉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最发达的苏州、扬州地区,在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所开创的自叙传式散文、明清之际才女文化背景下,未参加科举考试、受封建礼教约束相对较少的知识分子沈复,通过《浮生六记》,生动地记录了芸娘这个美好女性形象:才情被褐怀玉,感情温柔体贴,心灵兰心蕙质,灵魂自由洒脱。尽管她有时代、历史和个人的诸多局限性,并因此导致人生的悲惨结局,但更令人扼腕,更加凸显作者的血泪深情。主人公琴瑟和鸣的深厚感情、诗意恬淡的生活情调、化苦为乐的生活态度、善良淳朴的赤子之心、平等自由的民主思想,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孕育的优秀女性代表。
邹长安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对7位青年职工的分享进行深入浅出的总结述评。分享者们尽管准备时间不长,但都能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和自身工作、对地质人生活的独到见解,用饱满的精神、真挚的情感,畅谈品读感悟,分享读书收获。短短的一个上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文化之旅,精彩纷呈又意义深远,使每位听众深受启迪,受益匪浅。其次,他向广大青年职工分享了读书的三点体会:一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苏轼在《杂说送张琥》中提出的治学之道。强调要广泛阅读,选择精华,积累深厚知识,逐步释放运用。告诫青年要注重基础积累,避免急功近利,一定有所成就。二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这是朱熹读书六论中的二大核心原则。青年职工要按次序读书,根据个人能力安排计划,扎实打好基础。熟读精思要求对重要知识点熟读成诵并深入思考,熟读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通过“无疑—存疑—解疑”的过程,达到融会贯通,学有所用。三是“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这是南宋学者陈善强调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为“入书法”,灵活运用为“出书法”。希望青年职工读书要全身心投入,钻进书中细嚼,潜心研读探索,不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读了以后能跳出书本,高屋建瓴,灵活运用。最后,邹长安引用唐代诗人刘昚虚的一首《阙题》,把大家带回了千年之前深山春日、流水花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的美妙场景,作者的读书雅趣令人浮想联翩,引人手不释卷。(文图 丁可可)